Yuhao.app Logo
加鹽誌

閒人﹁鹹﹂語

再致﹁加鹽﹂

公元二〇二四年七月二七日


從數碼愛好者到開發者的轉變,真要說起來是從和摯友創立︽﹁加鹽﹂︾網誌開始。七年過去了,寫作的習慣斷斷續續,但我從未忘記過︽﹁加鹽﹂︾。去年年末,大病初癒。休學賦閒在家,又冒出了重啟︽﹁加鹽﹂︾ 的想法。說起來滑稽,這其實已是第二次重啟。在︽﹁加鹽﹂︾下線不久後,有一個叫做︽時人︾ Hoi Polloi 的短命網誌。托 Wordpress 之福︽時人︾仍然在線。
當中就有這麼一篇︽致﹁加鹽﹂︾,如若是今天再讓我寫這麼一篇,斷然不會有過往寫的好,便只好復刊 ︱︱

致﹁加鹽﹂

自從 2017 年創立了﹁加鹽﹂ 博客以來,鄙人及兩位摯友為﹁加鹽﹂貢獻了超過百余篇博客。盡管我們從未追蹤過訪問人次,但可以以肯定的是這個數字不會太高。盡管如此,我們仍堅持了約一年時間並持續探索﹁加鹽﹂的肯能性。在 2018 年的時候,隨著三位作者進入高三,即便我們所在地域不同,學業的壓力仍成倍的增長。不約而同的,我們停止了﹁加鹽﹂的更新。當時的﹁加鹽﹂運行在 Google 的 GCE 平台,因為 Google 的試用策略,我們得以免費使﹁加鹽﹂運行一整年。在 2018 年的暑假我們的試用期結束了。試用期的結束中斷了我架設在服務器的 VPN 服務,使得我無法訪問 GCE 控制台並續費。當我回到美國並迎接新的學年時,GCE 早已刪除了我們的實例,我們也丟失了﹁加鹽﹂的最新資料。值得慶幸的是,我的電腦至今任存留了一份 2017 年 10 月的備份,我們對﹁加鹽﹂的大部分記憶也得以保留。而在高三的這一學年,我也數次嘗試重新構建﹁加鹽﹂,只可惜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成功或繼續下去。

時間來到 2018 的 12 月份,在我的腦海里一直沈沈浮浮的飄著 Hoi Polloi,在這個詞,以及它背後的想法驅動下。我開始寫下這篇文章,而落筆時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給﹁加鹽﹂寫一篇文章。

實際上,我必須要坦誠 ;盡管我一直在使用﹁我們﹂一詞,我在寫下這篇文章時並沒有聯系其它作者,甚至 Hoi Polloi 這個計劃也沒有找任何人談過。盡管如此,我仍然邁出了 Hoi Polloi 的第一步 ︱ 寫下這篇文章。與其說這是一篇文章,這更像是一篇講稿;一篇葬禮上的講稿。而安息在棺木之中的,正是﹁加鹽﹂。

如果你願意繼續聽下去的話,你會明白為什麽我沒有聯系其他作者,也會明白﹁加鹽﹂為什麽會被人工的抹殺。這是 Hoi Polloi 的第一篇文章,也是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。當才那兩個問題的答案我會在其他篇內揭示,但這一篇,是獻給﹁加鹽﹂的。

﹁加鹽﹂是一個開始。而 Hoi Polloi 是一個繼續。

︱︱ 二〇一八年一二月二〇日原載於︽時人︾